在 2003 年 1 月,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宣布苹果正在开发自己的浏览器:Safari。
在此之前,Mac 系统使用 Netscape Navigator 或 Internet Explorer 作为其默认浏览器。
第一个正式的 ("out-of-beta") Safari 版本于 2003 年 6 月发布。在 2005 年 4 月,Safari 成为 Mac 系统的默认浏览器。
如同苹果的许多产品,Safari 以易用和清爽的设计闻名。Safari 支持 Mac 和 Windows 系统。
Safari 的LOGO:
Safari官网:http://www.apple.com/safari/
产品特点
Safari 使用Webkit引擎,包含WebCore排版引擎及JavaScriptCore解析引擎,均是从KDE的KHTML及KJS引擎衍生而来,它们都是自由软件,在GPL条约下授权,同时支持BSD系统的开发。所以Webkit也是自由软件,同时开放源代码。在安全方面不受IE、Firefox的制约,所以Safari浏览器在国内还是很安全的。
google的chrome也使用webkit作为内核。 WebKit 内核在手机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 Google 的手机Gphone、 Apple 的 iPhone, Nokia's Series 60 browser 等所使用的 Browser 内核引擎,都是基于 WebKit。
功能特性
界面上,Safari浏览器界面比较的简单,主要由前进/后退/书签/添加书签按钮、地址栏、搜索栏、标签栏、浏览区域所组成。
新建标签页面,在流行的浏览器中通常被设定为了导航页面,便于用户快速打开经常访问的页面。当然用户也可以将其设置为打开浏览器主页。Safari浏览器新建标签页面默认为空白页面,没有任何的导航或者常用网址。
许多用户都习惯了在浏览器中同时打开多个页面,然后再逐一的进行浏览,在这个情况下,多标签浏览界面就为用户提供了比较方便的页面切换操作,让用户无需在多个浏览器界面中来回的切换。Safari则比较的呆板,默认情况下标签栏只允许用户打开9个标签页面。用户可以通过常按标签后拖动的操作方式来排序标签。
地址栏是用户输入网址的必备窗口,浏览器大多都采用了智能地址栏形式,根据用户的输入来智能补全网址。而搜索栏则是用户快速调用搜索引擎来进行关键字搜索的实用工具,浏览器的发展大有将地址栏与搜索栏合并的趋势。Safari采用了智能地址栏形式,采用了地址栏与搜索栏分开的形式,在地址栏中不能直接进行搜索操作。
Safari与常用浏览器一样提供了书签按钮功能,用户通过它可快速访问收藏的书签。Safari为用户提供了书签与阅读列表两项收藏功能,并且提供了浏览历史记录功能。
Safari进入秘密浏览模式比较的麻烦,需要进入系统设置中进行开启,关闭该模式也需要到系统设置中进行。秘密浏览窗口以黑色底纹与正常的浏览窗口区别开来。在ios7中Safari进行私密阅览模式则很容易,无痕浏览就在收藏页的右下角。
使用技巧:设置全屏浏览
1.打开Safari,输入任意网址。
2.双击Home键,滑到最左边,将屏幕锁定设置为不锁定。
3.将iPhone横放切换至横屏模式,这时就可以看到在工具栏上出现了一个全屏按钮。
4.点击之就进入了全屏模式,工具栏隐藏掉了,要切换到非全屏模式,点击取消全屏按钮即可。
转载本站内容时,请务必注明来自W3xue,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