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ongoDB开发环境搭建
1.1.MongoDB介绍
MongoDB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由C++语言编写,旨在为WEB应用提供可扩展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MongoDB是一个介于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之间的产品,是非关系数据库中功能最丰富,最像关系数据库的。它支持的数据结构非常松散,是类似json的bson格式,因此可以存储比较复杂的数据类型。Mongo最大的特点是它支持的查询语言非常强大,其语法有点类似于面向对象的查询语言,几乎可以实现类似关系数据库单表查询的绝大部分功能,而且还支持数据建立索引。

中文网:https://www.mongodb.org.cn/
中文社区:https://mongoing.com/
1.2.下载及安装MongoDB
MongoDB提供了可用于32位和64位系统的预编译二进制包,下载可以从MongoDB官网下载安装。
官方地址:https://www.mongodb.com
本教程下载3.4版本:https://www.mongodb.com/try/download/community
在win7系统安装mongodb需要vc++运行库,如果没有则会提示“无法启动此程序,因为计算机中丢失VCRUNTIME140.dll”。
需要去网上下载或者安装vc++依赖。

下载完成mongodb-win32-x86_64-2008plus-3.4.24-signed.msi文件后,点击next安装即可。
①选择Custom,用户自定义安装:

②选择自定义安装包路径,点击Install即可安装;

1.3.MongoDB启动配置文件
①在MongoDB安装目录下C:\Program Files\MongoDB\Server\3.4新建一个MongoDB启动配置文件mongo.conf,

文件内容如下:
- #数据库路径
- dbpath=C:\Program Files\MongoDB\Server\3.4\data
- #日志输出文件路径
- logpath=C:\Program Files\MongoDB\Server\3.4\logs\mongo.log
- #错误日志采用追加模式
- logappend=true
- #启用日志文件,默认启用
- journal=true
- #这个选项可以过滤掉一些无用的日志信息,若需要调试使用请设置为false
- quiet=true
- #端口号 默认为27017
- port=27017
②同时创建相应的文件夹:数据库路径(data目录)、日志路径(logs目录)和日志文件(mongo.log文件)

③服务列表注册MongoDB服务
通过执行bin/mongod.exe,使用--install选项来安装此服务,使用--config选项来指定之前创建的配置文件。
cmd使用管理员身份进入C:\Program Files\MongoDB\Server\3.4\bin
- mongod --config "C:\Program Files\MongoDB\Server\3.4\mongo.conf" --install --serviceName "MongoDB"

可以看到服务中已经创建了MongoDB服务

④启动MongoDB服务

⑤关闭MongoDB服务
⑥移除MongoDB服务
- "C:\Program Files\MongoDB\Server\3.4\bin\mongod.exe" --remove
⑦访问验证MongoDB服务
上述命令执行完毕之后,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localhost:27017进行访问,看到如下界面表示启动成功!

也可以通过bin目录下的mongo.exe(MongoDB自带的客户端)连接MongoDB Server:

1.4.安装Navicat Premium 15
Navicat Premium 15目前已经支持了MongoDB数据库的连接,目前我们已经可以使用Navicat Premium15版本进行MongoDB的连接及使用了。这样我们就不用再多安装一个Studio 3T来单独连接MongoDB数据库。当然熟悉Studio 3T的开发者也可以自己选用。
①建立MongoDB连接;

2.MongoDB入门使用
2.1.MongoDB基础概念
在MongoDB中是通过数据库、集合、文档的方式来管理数据,下面是MongoDB与关系型数据库的一些概念对比:
SQL术语/概念 | MongoDB术语/概念 | 解释/说明 |
database |
database |
数据库 |
table |
collection |
数据库表/集合 |
row |
document |
数据记录行/文档 |
column |
field |
数据字段/域 |
index |
index |
索引 |
table joins |
|
表连接(MongoDB不支持) |
primary key |
primary key |
主键,MongoDB自动在每个集合中添加_id的主键 |
具体结构如下所示:

注意:
1.一个MongoDB实例可以创建多个数据库;
2.一个数据库可以创建多个集合;
3.一个集合可以包括多个文档。
2.2.连接MongoDB
MongoDB的使用方式是客户服务器模式,即使用一个客户端连接MongoDB数据库(服务端)。
1.命令格式
- mongodb://[username:password@]host1[:port1][,host2[:port2],...[,hostN[:portN]]][/database][?options]
- mongodb:固定前缀
- username:账号,可不填
- password:密码,可不填
- host:主机名或ip地址,只有host主机名为必填项
- port:端口,可不填,默认27017
- /database:连接某一个数据库
- ?options:连接参数,key/value对
例子:
- mongodb://localhost 连接本地数据库27017端口
- mongodb://root:admin@localhost 使用用户名为root,密码为admin连接本地数据库27017端口
- mongodb://localhost,localhost:27018,localhost:27019 连接三台主从服务器,端口为27017、27018、27019
2.使用MongoDB自带的javascript shell(mongo.exe)连接
windows版本的mongodb安装成功,在安装目录下的bin目录有mongo.exe客户端程序

cmd状态执行mongo.exe

3.使用客户端工具Navicat/Studio3T连接;
4.使用java程序连接
添加依赖:
- <dependency>
- <groupId>org.mongodb</groupId>
- <artifactId>mongo-java-driver</artifactId>
- <version>3.4.3</version>
- </dependency>
测试连接:
- @Test
- public void testConnection(){
- //创建mongodb客户端
- MongoClient client = new MongoClient("localhost", 27017);
- //或者采用连接字符串
- //MongoClientURI connectionString = new MongoClientURI("mongodb://root:admin@localhost:27017");
- //MongoClient client = new MongoClient(connectionString);
- //连接数据库
- MongoDatabase database = client.getDatabase("test");
- //连接collection
- MongoCollection<Document> collection = database.getCollection("student");
- //查询第一个文档
- Document document = collection.find().first();
- //得到文件内容json串
- String json = document.toJson();
- System.out.println(json);
- }
2.3.数据库操作
1.查询数据库
- show dbs -- 查询全部数据库
- db -- 显示当前数据库
2.创建数据库
命令格式
- use DATABASE_NAME ---有DATABASE_NAME的数据库则切换到此数据库,没有则创建
注意:新创建的数据库不显示,需要至少包含一个集合才能显示。
3.删除数据库
命令格式
- db.dropDatabase() ---删除当前的数据库
示例:
- > use student
- switched to db student
- > db
- student
- > show dbs
- admin 0.000GB
- local 0.000GB
- test 0.000GB
- > use test
- switched to db test
- > db
- test
- > show dbs
- admin 0.000GB
- local 0.000GB
- test 0.000GB
- > use test02
- switched to db test02
- > show dbs
- admin 0.000GB
- local 0.000GB
- test 0.000GB
- > db
- test02
2.4.集合
集合相当于关系数据库中的表,一个数据库可以创建多个集合。
1.创建集合
- db.createCollection(name, options)
- name:新创建的集合名称
- options:创建参数
示例:
- > db.createCollection("student")
- { "ok" : 1 }
- > show dbs
- admin 0.000GB
- local 0.000GB
- test 0.000GB
- test02 0.000GB
2.删除集合
- db.collection.drop() collection为集合名
- 例子:
- db.student.drop() 删除student集合
2.5.文档
文档是MongoDB中的一条记录,相当于mysql中的row。
2.5.1.插入文档
MongoDB中文档的格式是json格式,下面就是一个文档,包含两个key:_id主键和name。
- {
- "_id" : ObjectId("5b2cc4bfa6a4482337639b5"),
- "name" : "Alex",
- "address" : "limei"
- }
插入命令:
- db.COLLECTION_NAME.insert(document)
每个文档默认以_id作为主键,主键默认类型为ObjectId(对象类型),MongoDB会自动生成主键值。
例子:
- db.student.insert({"name":"Alex", "age": 23})
注意:同一个集合中的文档的key可以不相同!但是建议设置为相同的。
测试结果:
- > db.student.insert({"name":"Alex", "age": 23})
- WriteResult({ "nInserted" : 1 })
- > show dbs
- admin 0.000GB
- local 0.000GB
- test 0.000GB
- test02 0.000GB

2.5.2.更新文档
命令格式:
- db.collection.update(
- <query>,
- <update>,
- <options>
- )
- query:查询条件,相当于sql语句的where
- update:更新文档内容
- options:选项
1.替换文档
将符合条件"name":"Alex"的第一个文档替换为{"name":"成都Alex","age":10}。相当于先删除后插入。
- db.student.update({"name":"Alex"}, {"name":"成都Alex","age":10})
结果:

2.$set修改器
使用$set修改器指定要更新的key,key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更新。
将符合条件"name":"Alex"的所有文档更新name和age的值。
- db.student.update({"name":"Alex"}, {$set:{"name":"成都Alex", "age":20}},{multi:true})
multi:false表示更新第一个匹配的文档,true表示更新所有匹配的文档。
结果:

2.5.3.删除文档
命令格式:
- db.student.remove(<query>)
- query:删除条件,相当于sql语句中的where
1.删除所有文档
2.删除符合条件的文档
- db.student.remove({"name":"Alex"})
2.5.4.查询文档
命令格式:
- db.collection.find(query, projection)
- query:查询条件,可不填
- projection:投影查询key,可不填
1.查询全部
2.查询符合条件的记录
查询name等为"Alex"的文档。
- db.student.find({"name": "Aelx"})
3.投影查询
只显示name和age两个key,_id主键不显示。1表示显示,0表示不显示。
- db.student.find({"name":"Alex"}, {name:1,age:1,_id:0})
2.6.用户
正常情况下,为了连接安全,连接MongoDB会需要连接用户及密码,实际开发中一般需要授权相应的用户,我们可以通过用户账号和密码进行认证。
2.6.1.创建用户
语法格式:
- mongo>db.createUser(
- { user: "<name>",
- pwd: "<cleartext password>",
- customData: {<any information>},
- roles: [
- {role: "<role>", db: "<database>"} | "<role>",
- ...
- ]
- }
- )

示例:
创建root用户,角色为root,在admin 集合中:
- use admin
- db.createUser(
- {
- user:"root",
- pwd:"admin",
- roles:[{role:"root", db:"admin"}]
- }
- )
内置角色如下:
1.数据库用户角色:read、readWrite;
2.数据库管理角色:dbAdmin、dbOwner、userAdmin;
3.集群管理角色:clusterAdmin、clusterManager、clusterMonitor、hostManagr;
4.备份恢复角色:backup、restore;
5.所有数据库角色:readAnyDatabase、readWriteAnyDatabase、userAdminAnyDatabase、dbAdminAnyDatabase
6.超级用户角色:root
2.6.2.认证登录
为了安全需要,MongoDB需要打开认证开关,即用户连接MongoDB要进行认证,其中就可以通过账号密码方式进行认证。
步骤:
1.在mongo.conf中设置auth=true;

2.重启Mongodb;

3.使用账号和密码连接数据库;
1)mongo.exe连接:
- mongo.exe -u root -p admin --authenticationDatabase admin
注意:使用该命令必须退出mongo.exe程序,使用cmd进入bin目录执行:

2)使用客户端Navicat进行登录连接:
需要编辑连接指令如下

2.6.3.查询用户
查询当前库下的所有用户

2.6.4.删除用户
语法格式:
示例:
删除root1用户
2.6.5.修改用户
语法格式:
- db.updateUser(
- "<username>",
- {
- customData : { <any information> },
- roles : [
- { role : "<role>", db: "<database>"} | "<role>",
- ...
- ],
- pwd: "<cleartext password>"
- },
- writeConcern: {<write concern>}
- )
示例:
先创建test1用户:
- db.createUser(
- {
- user:"test1",
- pwd:"test1",
- roles:[{role:"root", db:"admin"}]
- }
- )
修改test1用户的角色为readWriteAnyDatabase:
- use admin
- db.updateUser("test1", {roles:[{role:"readWriteAnyDatabase", db:"admin"}]})
2.6.6.修改密码
语法格式:
- db.changeUserPassword("username", "newPasswd")
示例:
修改test1用户的密码为123
- use admin
- db.changeUserPassword("test1",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