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首页 前端设计 程序设计 Java相关 移动开发 数据库/运维 软件/图像 大数据/云计算 其他经验
当前位置:技术经验 » 数据库/运维 » Redis » 查看文章
Redis哨兵模式实现一主二从三哨兵
来源:jb51  时间:2022/7/4 12:09:08  对本文有异议

一、redis环境:

环境:redis6.2.6
linux虚拟机一台,contos7;

二、哨兵介绍:

1.一主二从三哨兵理论图:

一主两从三哨兵集群,当master节点宕机时,通过哨兵(sentinel)重新推选出新的master节点,保证集群的可用性。

2.哨兵的主要功能:
1.集群监控:负责监控 Redis master 和 slave 进程是否正常工作。
2.消息通知:如果某个 Redis 实例有故障,那么哨兵负责发送消息作为报警通知给管理员。
3.故障转移:如果 master node 挂掉了,会自动转移到 slave node 上。
4.配置中心:如果故障转移发生了,通知 client 客户端新的 master 地址。

PS:根据推举机制,集群中哨兵数量最好为奇数(3、5…)

3.哨兵用于实现 redis 集群的高可用,本身也是分布式的,作为一个哨兵集群去运行,互相协同工作。

  • 故障转移时,判断一个 master node 是否宕机了,需要大部分的哨兵都同意才行,涉及到了分布式选举的问题。
  • 即使部分哨兵节点挂掉了,哨兵集群还是能正常工作的,因为如果一个作为高可用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故障转移系统本身是单点的,那就很坑爹了。

4.哨兵的核心知识:

  • 哨兵至少需要 3 个实例,来保证自己的健壮性。
  • 哨兵 + redis 主从的部署架构,是不保证数据零丢失的,只能保证 redis 集群的高可用性。
  • 对于哨兵 + redis 主从这种复杂的部署架构,尽量在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都进行充足的测试和演练。

三、安装redis:

此处省略redis的安装。

四、使用Redis主从复制的作用:

主从复制,是指将一台Redis主节点服务器的数据,复制到其他的Redis从节点服务器。

主节点称为(master/leader),从节点称为(slave/follower);

1,数据冗余:主从复制实现了数据的热备份,这也是持久化实现的另一种方式。

2,故障恢复:当主节点出现问题时,可以由从节点提供服务,实现快速的故障恢复;实际上是一种服务的冗余。

3,读写分离:master服务主要用来写,slave服务主要用来读数据。可以提高服务器的负载能力,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添加从节点的数量。

4,负载均衡:同时配合读写分离,由主节点提供写服务,从节点提供读服务,分担服务器的负载。在写少读多的情况下,通过多个从节点分担读负载,能够大大提高Redis服务的并发量和负载。

5,高可用的基石,主从复制是哨兵和集群模式能够实施的基础。

五、配置redis一主二从:

在正常的生产中我们是准备多台服务器,比如三台,每台都在各自的linux系统中安装redis。

但是此处为了演示方便,我使用一台电脑安装虚拟机,在虚拟机上安装三份redis服务,来模拟一主二从的效果。

第一步:修改原redis.conf配置文件:

redis.conf配置文件采用默认的混合持久化,也可以采用单独的RDB持久化,因为主从复制的本质是RDB方式,所以要有RDB方式参与即可。

原redis.conf配置文件需要修改的几个地方:

  1. 1.先在网络部分注释掉单机连接那一行,即注释掉bind 127.0.0.1
  2. 2.同样我们要将后台运行打开:daemonize no,设置为yes
  3. 3. 保护模式关闭:protected-mode yes 改为:protected-mode no
  4.  
  5.  
  6. 4.打开RDB持久化配置:
  7. #RDB持久化策略 默认三种方式,[900秒内有1次修改],
  8. #[300秒内有10次修改],[60秒内有10000次修改]即触发RDB持久化,
  9. #我们可以手动修改该参数或新增策略
  10. save 900 1
  11. save 300 10
  12. save 60 10000
  13. #RDB文件名
  14. dbfilename dump.rdb
  15. #RDB文件存储路径
  16. dir ./
  17. 策略配置:
  18. #在seconds秒内有changes次数据修改就触发RDB持久化
  19.  
  20.  
  21. 5.开启AOF持久化配置
  22. appendonly yes
  23. #AOF文件名
  24.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25. #AOF文件存储路径 与RDB是同一个参数,共用一个文件路径
  26. dir ./ #即bin目录下
  27. #AOF策略,一般都是选择第一种[always:每个命令都记录],
  28. #[everysec:每秒记录一次],[no:看机器的心情高兴了就记录,linux一般半个小时同步一次]
  29. #appendfsync always
  30. appendfsync everysec
  31. # appendfsync no
  32. #aof文件大小比起上次重写时的大小,增长100%(配置可以大于100%)时,触发重写。
  33. #[假如上次重写后大小为10MB,当AOF文件达到20MB时也会再次触发重写,以此类推
  34.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35. #aof文件大小超过64MB*2时,触发重写,
  36. #为何要乘以2,因为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是翻倍即100%,
  37. #达到翻倍时才重写
  38.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39.  
  40. 6.打开混合持久化:
  41. #6.aof-use-rdb-preamble yes # 检查混合持久化是否打开,redis5.0后默认开启
  42.  

第二步:将修改后的redis.conf配置文件复制出来三份:

  1. 1.进入redis默认的安装路径:cd /usr/local/bin
  2. ll #查看文件夹内容
  3. cp redis.conf redis_bk.conf #尽量备份一个配置文件,防止修改错了,可以重新用
  4. cp redis.conf redis6379.conf
  5. cp redis.conf redis6380.conf
  6. cp redis.conf redis6381.conf

第三步:分别修改三个配置文件:

  1. vim redis6379.conf
  2. 修改的内容:
  3. pidfile /var/run/redis_6379.pid
  4. port 6379
  5. dbfilename dump6379.rdb
  1. vim redis6380.conf
  2. 修改的内容:
  3. pidfile /var/run/redis_6380.pid
  4. port 6380
  5. dbfilename dump6380.rdb
  1. vim redis6381.conf
  2. 修改的内容:
  3. pidfile /var/run/redis_6381.pid
  4. port 6381
  5. dbfilename dump6381.rdb

redis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查看虚拟机防火墙是否关闭,需要关闭防火墙

1:查看防火状态

  1.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2. service iptables status

2:暂时关闭防火墙

  1.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2. service iptables stop

3:永久关闭防火墙

  1.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2. chkconfig iptables off

关闭后再查看防火墙状态

开放指定端口6379:

开放指定端口的方式一:
在linux中执行: /sbin/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6379 -j ACCEPT
redis默认端口号6379是不允许进行远程连接的,所以在防火墙中设置6379开启远程服务;

开放指定端口的方式二:
先开启防火墙才能开放指定端口的: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6379/tcp --permanent

第四步:启动三台redis服务器,并查看是否启动成功:

  1. redis-server redis6379.conf
  2. redis-server redis6380.conf
  3. redis-server redis6381.conf
  4. ps -ef | grep redis

第五步:配置从库不配置主库 :

先连接上redis客户端:

  1. redis-cli -p 6380

然后将6380机器配置成从机:

  1. slaveof 主机ip 主机端口号
  2. #slaveof 127.0.0.1 6379
  3. info replication

然后将6381机器配置成从机:

  1. redis-cli -p 6381
  2. #slaveof 主机ip 主机端口号
  3. slaveof 127.0.0.1 6379
  4. info replication

在主机查看从机信息:发现配置成功。

  1. redis-cli -p 6379
  2. info replication

六、配置redis三哨兵:

将官方自带的sentinel.conf(此文件在redis的源码目录下,即解压路径下)复制到/usr/local/bin:

然后复制出来三份:

修改的内容如下:

  1. vim sentinel0.conf
  2. 文件修改内容如下:
  3. protected-mode no
  4. daemonize yes
  5. port 26379 #sentinel 端口
  6. dir “/usr/local/bin
  7.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27.0.0.1 6379 2

然后分别修改sentinel1.conf信息如下:

  1. protected-mode no
  2. daemonize yes
  3. port 26380 # sentinel 端口,因为我们在一台虚拟机上,所以端口要不一样
  4. dir “/usr/local/bin
  5.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27.0.0.1 6379 2 #这里的mymaster 两个副本的要一样,mymaster同一个主机名

然后分别修改sentinel2.conf信息如下:

  1. protected-mode no
  2. daemonize yes
  3. port 26381 # sentinel 端口,因为我们在一台虚拟机上,所以端口要不一样
  4. dir “/usr/local/bin
  5.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27.0.0.1 6379 2 #这里的mymaster 两个副本的要一样

配置文件详解
哨兵的配置主要就是修改sentinel.conf配置文件中的参数,在Redis安装目录即可看到此配置文件,各参数详解如下:

  1. # 哨兵sentinel实例运行的端口,默认26379
  2. port 26379
  3. # 哨兵sentinel的工作目录
  4. dir ./
  5. # 是否开启保护模式,默认开启。
  6. protected-mode:no
  7. # 是否设置为后台启动。
  8. daemonize:yes
  9.  
  10. # 哨兵sentinel的日志文件
  11. logfile:./sentinel.log
  12.  
  13. # 哨兵sentinel监控的redis主节点的
  14. ## ip:主机ip地址
  15. ## port:哨兵端口号
  16. ## master-name:可以自己命名的主节点名字
  17. ## quorum:当这些quorum个数sentinel哨兵认为master主节点失联 那么这时
  18. #客观上认为主节点失联了
  19. # sentinel monitor <master-name> <ip> <redis-port> <quorum>
  20.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27.0.0.1 6379 2
  21.  
  22. # 当在Redis实例中开启了requirepass,所有连接Redis实例的客户端都要提供密码。
  23. # sentinel auth-pass <master-name> <password>
  24. sentinel auth-pass mymaster 123456
  25.  
  26. # 指定主节点应答哨兵sentinel的最大时间间隔,超过这个时间,哨兵主观上认为主节点下线,
  27. #默认30秒
  28. #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aster-name> <milliseconds>
  29.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ymaster 30000
  30.  
  31. # 指定了在发生failover主备切换时,最多可以有多少个slave同时对新的master进行同步。
  32. #这个数字越小,完成failover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反之,但是如果这个数字越大,就意味着
  33. #越多的slave因为replication而不可用。可以通过将这个值设为1,来保证每次只有一个slave,
  34. #处于不能处理命令请求的状态。
  35. # sentinel parallel-syncs <master-name> <numslaves>
  36. sentinel parallel-syncs mymaster 1
  37.  
  38. # 故障转移的超时时间failover-timeout,默认三分钟,可以用在以下这些方面:
  39. ## 1. 同一个sentinel对同一个master两次failover之间的间隔时间。
  40. ## 2. 当一个slave从一个错误的master那里同步数据时开始,直到slave被纠正为从正确
  41. #的master那里同步数据时结束。
  42. ## 3. 当想要取消一个正在进行的failover时所需要的时间。
  43. ## 4.当进行failover时,配置所有slaves指向新的master所需的最大时间。不过,
  44. #即使过了这个超时,slaves依然会被正确配置为指向master,
  45. 但是就不按parallel-syncs所配置的规则来同步数据了
  46. #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master-name> <milliseconds>
  47.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mymaster 180000
  48.  
  49. # 当sentinel有任何警告级别的事件发生时(比如说redis实例的主观失效和客观失效等等),
  50. #将会去调用这个脚本。一个脚本的最大执行时间为60s,如果超过这个时间,
  51. #脚本将会被一个SIGKILL信号终止,之后重新执行。
  52. # 对于脚本的运行结果有以下规则:
  53. ## 1. 若脚本执行后返回1,那么该脚本稍后将会被再次执行,重复次数目前默认为10。
  54. ## 2. 若脚本执行后返回2,或者比2更高的一个返回值,脚本将不会重复执行。
  55. ## 3. 如果脚本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收到系统中断信号被终止了,则同返回值为1时的行为相同。
  56. # sentinel notification-script <master-name> <script-path>
  57. sentinel notification-script mymaster /var/redis/notify.sh
  58.  
  59. # 这个脚本应该是通用的,能被多次调用,不是针对性的。
  60. # sentinel client-reconfig-script <master-name> <script-path>
  61. sentinel client-reconfig-script mymaster /var/redis/reconfig.sh

最后是先启动三个服务,然后起送三个哨兵,然后客户端;
启动哨兵:

  1. redis-sentinel sentinel0.conf
  2. redis-sentinel sentinel1.conf
  3. redis-sentinel sentinel2.conf

启动后查看sentinel信息:redis-cli -p sentinel的端口号

  1. redis-cli -p 26379
  2. info sentinel

 到此这篇关于Redis哨兵模式实现一主二从三哨兵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Redis 一主二从三哨兵内容请搜索w3xue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w3xue!

 友情链接:直通硅谷  点职佳  北美留学生论坛

本站QQ群:前端 618073944 | Java 606181507 | Python 626812652 | C/C++ 612253063 | 微信 634508462 | 苹果 692586424 | C#/.net 182808419 | PHP 305140648 | 运维 608723728

W3xue 的所有内容仅供测试,对任何法律问题及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通过使用本站内容随之而来的风险与本站无关。
关于我们  |  意见建议  |  捐助我们  |  报错有奖  |  广告合作、友情链接(目前9元/月)请联系QQ:27243702 沸活量
皖ICP备17017327号-2 皖公网安备340207020004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