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首页 前端设计 程序设计 Java相关 移动开发 数据库/运维 软件/图像 大数据/云计算 其他经验
当前位置:技术经验 » 数据库/运维 » Redis » 查看文章
SpringBoot + Redis + Token 解决接口幂等性问题
来源:cnblogs  作者:程序员济癫  时间:2023/9/18 9:04:44  对本文有异议

前言

SpringBoot实现接口幂等性的方案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就是 token + redis 方式来实现。

下面我就通过一个案例代码,帮大家理解这种实现逻辑。

原理

前端获取服务端getToken() -> 前端发起请求 -> header中带上token -> 服务端校验前端传来的token和redis中的token是否一致 -> 一致则删除token -> 执行业务逻辑

案例

1、利用Token + Redis

核心代码如下:

  1. @RestController
  2. public class IdempotentController {
  3. @Autowired
  4. private RedisTemplate<String, String> redisTemplate;
  5. /**
  6. * 提交接口,需要携带有效的token参数
  7. */
  8. @PostMapping("/submit")
  9. public String submit(@RequestParam("token") String token) {
  10. // 检查Token是否有效
  11. if (!isValidToken(token)) {
  12. return "Invalid token";
  13. }
  14. // 具体的接口处理逻辑,在这里实现你的业务逻辑
  15. // 使用完毕后删除Token
  16. deleteToken(token);
  17. return "Success";
  18. }
  19. /**
  20. * 检查Token是否有效
  21. */
  22. private boolean isValidToken(String token) {
  23. // 检查Token是否存在于Redis中
  24. return redisTemplate.hasKey(token);
  25. }
  26. /**
  27. * 删除Token
  28. */
  29. private void deleteToken(String token) {
  30. // 从Redis中删除Token
  31. redisTemplate.delete(token);
  32. }
  33. /**
  34. * 生成Token接口,用于获取一个唯一的Token
  35. */
  36. @GetMapping("/generateToken")
  37. public String generateToken() {
  38. // 生成唯一的Token
  39. String token = UUID.randomUUID().toString();
  40. // 将Token保存到Redis中,并设置过期时间(例如10分钟)
  41.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token, "true", Duration.ofMinutes(10));
  42. return token;
  43. }
  44. }

上述代码和前面描述的原理一致,但实际上存在问题,那就是在高并发场景下依然会有幂等性问题,这是因为没有充分利用redis的原子性

2、利用Redis原子性

接下来,使用Redis的原子性操作,比如SETNXEXPIRE来实现更可靠的幂等性控制。

我们优化一下代码,如下:

  1. @RestController
  2. public class IdempotentController {
  3. @Autowired
  4. private RedisTemplate<String, String> redisTemplate;
  5. /**
  6. * 提交接口,需要携带有效的token参数
  7. */
  8. @PostMapping("/submit")
  9. public String submit(@RequestParam("token") String token) {
  10. // 使用SETNX命令尝试将Token保存到Redis中,如果返回1表示设置成功,说明是第一次提交;否则返回0,表示重复提交
  11. Boolean success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IfAbsent(token, "true", Duration.ofMinutes(10));
  12. if (success == null || !success) {
  13. return "Duplicate submission";
  14. }
  15. try {
  16. // 具体的接口处理逻辑,在这里实现你的业务逻辑
  17. return "Success";
  18. } finally {
  19. // 使用DEL命令删除Token
  20. redisTemplate.delete(token);
  21. }
  22. }
  23. }

可以看到,我们使用了setIfAbsent方法来尝试将Token保存到Redis中,并设置过期时间(例如10分钟)。如果设置成功,则执行具体的接口处理逻辑,处理完成后会自动删除Token。如果设置失败,说明该Token已存在,即重复提交,直接返回错误信息。

注意,上述代码中删除Token的操作在finally块中执行,无论接口处理逻辑成功与否都会确保删除Token,以免出现异常导致未能正确删除Token的情况。

通过使用Redis的原子性操作,我们可以更可靠地实现接口的幂等性,并在高并发情况下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准确性。

但是,在高并发场景下,这样其实依然有问题,依然有概率出现幂等性问题。

这是因为,高并发场景下,可能会出现同时两个请求都从redis中获取到token,在服务端都能校验成功,最终破坏幂等性。

所以,还有优化的空间。

3、结合Lua脚本

可以使用Lua脚本配合Redis的原子性操作来实现更可靠的幂等性控制。

优化后的完整代码如下:

  1. @RestController
  2. public class IdempotentController {
  3. @Autowired
  4. private RedisTemplate<String, String> redisTemplate;
  5. /**
  6. * 提交接口,需要携带有效的token参数
  7. */
  8. @PostMapping("/submit")
  9. public String submit(@RequestHeader("token") String token) {
  10. if (StringUtils.isBlank(token)) {
  11. return "Missing token";
  12. }
  13. DefaultRedisScript<Boolean> script = new DefaultRedisScript<>(LUA_SCRIPT, Boolean.class);
  14. // 使用Lua脚本执行原子性操作
  15. Boolean success = redisTemplate.execute(script,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token), "true", "600");
  16. if (success == null || !success) {
  17. return "Duplicate submission";
  18. }
  19. try {
  20. // 具体的接口处理逻辑,在这里实现你的业务逻辑
  21. return "Success";
  22. } finally {
  23. // 使用DEL命令删除Token
  24. redisTemplate.delete(token);
  25. }
  26. }
  27. /**
  28. * 生成Token接口,用于获取一个唯一的Token
  29. */
  30. @GetMapping("/generateToken")
  31. public String generateToken() {
  32. // 生成唯一的Token
  33. String token = UUID.randomUUID().toString();
  34. // 将Token保存到Redis中,并设置过期时间(例如10分钟)
  35.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token, "true", Duration.ofMinutes(10));
  36. return token;
  37. }
  38. // Lua脚本
  39. private final String LUA_SCRIPT = "if redis.call('SETNX', KEYS[1], ARGV[1]) == 1 then\n" +
  40. " redis.call('EXPIRE', KEYS[1], ARGV[2])\n" +
  41. " return true\n" +
  42. "else\n" +
  43. " return false\n" +
  44. "end";
  45. }

其中,这段Lua脚本的含义如下:

  1. 首先定义了一个私有 final 字符串变量 LUA_SCRIPT,用于存储Lua脚本的内容。

  2. 在Lua脚本中使用了Redis的命令,以及参数引用。下面是逐行解释:

  • if redis.call('SETNX', KEYS[1], ARGV[1]) == 1 then:使用 Redis 的 SETNX 命令,在键 KEYS[1] 中设置值为 ARGV[1](ARGV 是一个参数数组)。如果 SETNX 返回值为 1(表示设置成功),则执行以下代码块。

  • redis.call('EXPIRE', KEYS[1], ARGV[2]):使用 Redis 的 EXPIRE 命令,在键 KEYS[1] 设置过期时间为 ARGV[2] 秒。

  • return true:返回布尔值 true 给调用方,表示设置和过期时间设置都成功。

  • else:如果 SETNX 返回值不为 1,则执行以下代码块。

  • return false:返回布尔值 false 给调用方,表示设置失败。

所以,这段Lua脚本的目的是在 Redis 中设置一个键值对,并为该键设置过期时间。如果键已存在,脚本将返回 false 表示设置失败;如果键不存在,脚本将返回 true 表示设置和过期时间设置都成功。

总结

在处理接口幂等性的问题中,token机制使用最广泛,也是性能比较好的方案。

其实,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案,就是使用Redission分布式锁。

这种方案的编码非常少,效果也能达到,但上锁必有损耗,所以综合性能是不如本文方案的,但因为封装的好,编码简单,也是企业中很受欢迎的方式。

我的过往文章中有关于Redisson配合自定义注解实现防重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Redisson虽然实现简单,但本身不利于学习,在学习阶段,我不推荐直接上手Redisson。

好了,今天的知识学会了吗?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fulongyuanjushi/p/17706201.html

 友情链接:直通硅谷  点职佳  北美留学生论坛

本站QQ群:前端 618073944 | Java 606181507 | Python 626812652 | C/C++ 612253063 | 微信 634508462 | 苹果 692586424 | C#/.net 182808419 | PHP 305140648 | 运维 608723728

W3xue 的所有内容仅供测试,对任何法律问题及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通过使用本站内容随之而来的风险与本站无关。
关于我们  |  意见建议  |  捐助我们  |  报错有奖  |  广告合作、友情链接(目前9元/月)请联系QQ:27243702 沸活量
皖ICP备17017327号-2 皖公网安备340207020004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