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首页 前端设计 程序设计 Java相关 移动开发 数据库/运维 软件/图像 大数据/云计算 其他经验
当前位置:技术经验 » 其他 » 职业生涯 » 查看文章
从台积电增产28纳米产线看袁项之争
来源:cnblogs  作者:laxcus  时间:2021/5/24 10:43:54  对本文有异议

由台积电增建南京28纳米产线引发的袁项之争,他们的观点和论据,我总结一下,大致如下:

袁:引进外资,鼓励竞争,产生鲶鱼效应,让芯片代工产业快速活跃起来,百花齐放,消费者受益。并举了两个例子:(1)华为和联想,在没有产业保护的情况下成长起来了。(2)汽车产业有保护,但是市场至今仍然被国外厂商把持。

项:28纳米产线国产有量产,和外资比不成熟,目前28纳米占了芯片代工大头,此时放台积电进来,它会利用技术、产能、成本优势抢夺国内市场,对国内芯片代工企业实现降维打击,无异引狼入室。一旦用价格打垮国内代工企业,它将垄断国内市场尽享红利,用户沦为韭菜,自主可控成为空谈。况且台积电已经实现7纳米、5纳米量产,为什么不让这些高端产线进来,其心可诛!

 

我们是做操作系统的公司,研发过程中少不了和芯片企业打交道。据我们的了解,国内成熟的IC设计公司有龙芯和海思。上规模的芯片代工企业,只有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两家。IC设计且不说,它们和芯片代工是合作关系。只说芯片代工,这是一个资金、技术、人才高度密集的行业,单就投资一条产线来说,动辄百亿美元。现在的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无论哪项指标,都无法和行业龙头的台积电、三星相比。这好比让一个儿童和成年人过招,完全放任不管,根本没有赢的机会。再以台积电过往的历史看,当年台积电为了打击中芯国际这个竞争对手,曾以专利为借口下狠手。具体的,各位可以上网查查张汝京的遭遇。此事殷鉴不远,今天不过是换个手法,目标是一样的,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放眼全球成功的工业国发展史,后发国家为了追赶先进国家,开始的时候无一不使用过产业保护这条策略,曾经的德、美、日、韩概莫能外,直到追平才放开。印度此次没有加入RCEP,给出的也是这个理由。

说到这儿,袁的两个论据也好解释。汽车产业是个成熟赛道,进入赛道不过20来年的国产车,无论技术、工艺、专利、品牌,都无法和经营百年的国外厂商相比,落后是正常现象。联想做的是组装个人电脑,本身就利润低,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它的发展壮大是靠规模取胜,这些可以从它每年的财报中看出来。其间联想还接手了一大批国外放弃的品牌,比如ThinkPad、NEC等。柳传志也曾经亲口承认过,在做大和做强之间选择哪个,他选择了做大。华为的发展是个励志过程,但是在当年国内通信七国八制时代,如果不是政府给国内通信企业留出一部分市场份额,以通信产业的技术密集特点,华为也无法站立起来,持续投入资金做研发走到今天。

其实,说到芯片之痛,我们现在就有一个现成案例可供参考:京东方。这家公司能做到当下液晶面板全球第一的成绩,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韩国落后产线开始,在政策、资金、人才多方合力推动下,通过占领市场,创造产值和利润,持续补血技术研发,再加上逆周期的投入,才走到今天

各位看官网友,对于28纳米制程的袁项之争,你的意见呢?

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laxcus/p/14788351.html

 友情链接:直通硅谷  点职佳  北美留学生论坛

本站QQ群:前端 618073944 | Java 606181507 | Python 626812652 | C/C++ 612253063 | 微信 634508462 | 苹果 692586424 | C#/.net 182808419 | PHP 305140648 | 运维 608723728

W3xue 的所有内容仅供测试,对任何法律问题及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通过使用本站内容随之而来的风险与本站无关。
关于我们  |  意见建议  |  捐助我们  |  报错有奖  |  广告合作、友情链接(目前9元/月)请联系QQ:27243702 沸活量
皖ICP备17017327号-2 皖公网安备34020702000426号